烹調原則
日本飲食的文化自古受到中國五行的影響,日本人在料理的製作及組合都遵循著五色法、 五色、五味的基礎原則,以達五色和諧、五味調和。清淡、不油膩、精緻、營養、著重視覺、味覺與器皿之搭配是為日式料理的特色。
五行 |
五色 |
五法 |
五味 |
火 | 紅 | 烤 | 苦 |
水 | 黑 | 蒸 | 鹹 |
木 | 青 | 煮 | 酸 |
金 | 白 | 炸 | 辛 |
土 | 黃 | 生 | 甜 |
本膳料理
傳統的日本料理,源自室町時代(約十四世紀),是日本理法制度下武士禮儀的產物,特徵就是吃飯的行為有儀式的意義存在。現在正式的「本膳料理」,只出現 在少數的正式場合,如婚喪喜慶、成年儀式及祭典宴會上,菜色由一汁三菜、二汁五菜、三汁七菜不等。
懷石料理
懷石料理源自安土桃山時代是給僧人吃的簡樸料理,禪師們在進行修行中,而懷抱溫暖的石頭取暖而得名。懷石料理原本用意是搭配日本茶道強調吃得意境,搭配茶的美味發揮出來的日式料理,現今已成為高級日式料理的代名詞,做工精細適合人數3~5人用餐。
会席料理
會席料理源自江戶時代不像本膳及懷石料理用餐的嚴謹,吃法較自由的奢華日本料理,除注重美味以外,基本有3~12道菜1湯、酒水,以輕鬆的方式享用宴會料理,適合10人以上。